瓷都德化报

2025年08月25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矮松

新闻作者:陈雪花  发布时间:2025-08-25  查看次数:38次  

因婆家在九仙山下,我曾多次登上九仙山顶。山上峰峦竞秀,奇岩兀立,万木多姿,总叫人逛不够,看不厌。可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漫山的矮松。

许是气候的缘故,从九仙山腰起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矮松。有些矮松根须裸露在地表,因过往旅人的轮番踩踏,根上的保护皮层已经脱落,叫人心生怜悯。枝干也细,粗的不过一拳,针叶短黄,却根根竖着,像憋着股劲儿在往上挣。

九仙山顶的矮松,没有黑虎松的粗壮苍翠,也没有挺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那般蜚声中外。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矮松自有一种傲骨,历霜雪经狂风而岿然不动,默默妆点一山翠色。

其实,九仙山顶的矮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它的特性,总能让我想起一群如矮松般的人。

我曾在两所山区农村的完小任教三年。其中一所在极偏僻的乡村。现在通了公路,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教学环境与县城仍是无法相比。早些年,这里的教师只能用自己的一张嘴和一双手,为孩子们描绘山外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的眼睛泛起梦想的光芒!

我们校的尤老师,年轻时带着一股子劲来到这儿,一站讲台就是三十多年。乡村条件苦,学校生源、设施也不尽如人意,可她从没抱怨过,更没丢过初心。她在村里安了家,守着三尺讲台,一天天,一年年就这么过来了。

老教师们跟我讲过一件事。有一回,尤老师班里的一个女生要去镇上参加演讲比赛。头天晚上才发现,那个女生家里穷得没件像样的衣服。二十年前的村里,想借件体面衣裳难着呢,总不能让孩子穿着打了五六个补丁的衣服去比赛吧?大家正犯愁,尤老师说:“我来。” 她翻出自己唯一的一套裙装,连夜用缝纫机改成女孩的尺寸。

第二天她拿裙子给孩子试穿时,只见她眼睛里满是血丝,嘴角却带着踏实的笑。她摸摸孩子的头说:“老师相信你。” 那女孩一下扑进她怀里,哭得厉害。

尤老师这样的人,在乡村教师里真不少,就像九仙山的矮松,一棵挨着一棵,把贫瘠的山岗站成风景。

老师们闲聊时,常说起教学成绩的“长尾巴”,谁都怵。可乡里的老师抱着“成才的成才,成人的成人”的心思,从没嫌弃过哪个孩子,就想着拉着他们的手,叩开通往好日子的门。将来这些孩子或许会在不同领域发光,应该谁都忘不了,当年在简陋教室里领着他们往前看的人。这些老师,让乡里的课堂有了热乎气,让校园里飘着读书声,让孩子们能笑着在知识里慢慢成长。

乡村教师,没名没利,可他们尽己所能浇着这些“花”,在大地的角落里写着教书育人的故事。身陷沟壑,还能带着一群人仰望星空的人,令人敬佩,被人铭记。

九仙山顶的矮松迎难而生,默默点缀着一方自然;乡村教师们挥着粉笔,把日子谱成了育人的歌。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在苦里扎下根的韧,在平凡里守住心的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