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灼灼不息。始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唐宋勃兴、明清鼎盛,德化陶瓷以莹润如玉的质感、巧夺天工的瓷雕技艺,成就“千年瓷都”、“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
十年淬火,熠熠生辉。2015年,德化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自此迈入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十年来,德化紧握设计、智改、创新“三大抓手”,实现品牌、文化、平台“三大突破”,深耕国内、国外、线上“三个市场”,秉持“精美的瓷器做出来、摆出来,还要传出去”的发展理念,推动陶瓷产业版图持续扩容。陶瓷企业从1500余家增至4500余家,全县自营出口额从14.16亿元到2024年达成39.21亿元,产值集群规模从188.2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663亿元,年均增速达14.8%。十年间,德化陶瓷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茶具、花盆生产基地。“中国白·德化瓷”区域品牌更是频频出圈,在全球市场上铸就了响亮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德化陶瓷真正实现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前沿,续写“世界瓷都”的奋进传奇。
□ 洪娜娜 林婉清 吴有森 文/图
紧握设计、智改、跨界融合“三大抓手”,创新淬炼“德品”
十年来,德化以匠心与科技为笔,紧握产品设计、智改数转、跨界融合“三大抓手”,将“中国白·德化瓷”的品质魅力融入每一件产品,把德化优品“做出来”,奏响德化陶瓷产业升级的时代强音。
好的设计是产品的灵魂,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德化明英华陶瓷展厅,一件件藤编造型的手工陶瓷编织篮令人驻足。藤编之上,憨态可掬的动物、缤纷可口的水果等主题元素,再搭配当下备受年轻群体追捧的多巴胺色系,为传统工艺注入时尚活力。“泥条编一直是我们的特色工艺,如今我们紧跟流行趋势,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设计。”德化明英华陶瓷总经理黄巧英介绍道。这些编织篮不仅可用于收纳蔬果,更是精美的装饰摆件,其中一款紫色萌兔点缀的迷你编织篮,一经推出订单量已约达5万件。近年来,明英华从未停止产品设计探索的脚步:餐盘上融入花鸟虫鱼等国画元素,打造富有传统美的视觉语言;成套陶瓷工艺品巧妙融入口红、礼帽、靴子等女性喜爱的时尚元素,凭借鲜明的风格在香港、欧洲等地的展会上收获无数赞誉。
设计创新的背后,是德化对产业升级的系统性布局。十年来,德化出台17条专项措施,鼓励企业创建了42家国家、省、市、县级设计机构,全国陶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落地德化,引进中国(德化)动漫与工业设计人才基地、曾成钢雕塑艺术馆也先后落户,为产业注入专业力量。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应用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推出的陶瓷领域首个人工智能设计工具“能火AI”,高效打造契合不同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创意产品。如今,全县规上陶瓷企业基本配备产品开发设计部门,近2000名陶瓷工业设计人才扎根一线,有效破解了产品个性化不足的难题,全面激活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走进德化新博龙陶瓷的生产车间,异型模中模全自动滚压机有序运转,机械手臂精准作业,取代了传统人力的重复劳动。“以前生产异型产品,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完成1000批次;现在一台机器24小时能生产4000批次,不仅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显著提高了成品率。”新博龙陶瓷总经理张金涵介绍道。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引进并研发滚压全自动线、自动喷釉机、全自动新型节能窑炉、自动精雕机等多套先进智能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实现双重飞跃。
数字喷墨技术革新了陶瓷表面装饰工艺,智能窑炉控制技术提升了产品成品率,3D打印技术实现设计灵活性与快速市场响应……推进生产“智改数转”,已然成为德化陶瓷十年来奋进的“行业自觉”。目前,德化已推广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或场景755台(个),规上陶瓷企业智能化应用率达95%以上,累计1500多家次企业获评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案例、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荣誉。据抽样调查显示,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产品合格率超过95%,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超10%。
创新不止于产品与生产,更在于打破边界、融合共生。德化积极拓展“陶瓷+”路径,持续丰富产品组合、响应多元需求、推进跨界融合,推动陶瓷与旅游、电商、家居、酒店、酒类、茶叶、化妆品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开发陶瓷小工艺品等旅游伴手礼,提供寿诞、婚庆、乔迁、纪念日等定制服务,不断做精做细陶瓷工艺商品市场,构建开放、共赢的“陶瓷+”生态圈。“我们开发的陶瓷礼盒包装备受市场认可,仅与片仔癀合作的牛黄丸陶瓷礼盒,订货额就达2000多万元,”正和陶瓷总经理郑进东表示,“目前我们还与五粮液、剑南春、青花郎等知名酒企跨界合作,配套开发高端陶瓷酒器,持续拓展德化陶瓷的应用场景。”
实现品牌、文化、平台“三大突破”,赋能“德品”价值
十年来,德化持续实现品牌、文化、平台“三大突破”,不断为德化优品“摆出去”价值赋能,进一步擦亮“世界陶瓷之都”这一金字招牌。
“世界陶瓷之都”这一称号为德化整体赋能,品牌培育亦为本土陶瓷企业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参加国外展会时,外国客户一听产品来自德化,都表现出浓厚兴趣。‘世界陶瓷之都’为我们的企业和产品增添了品牌吸引力。”明英华陶瓷总经理黄巧英深有感触。受此启发,她将企业特色产品手工陶瓷编织篮沉淀为品牌资产,以其编织篮造型为灵感设计品牌标识,注册了自有品牌“篮宝石”,并不断推出系列新品,迈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这样的品牌觉醒在德化并非个例。十年间,德化系统推进品牌建设,先后制定德化窑Logo推广计划和“中国白·德化瓷”企业品牌建设方案,引导企业挖掘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如今,德化的品牌矩阵日益壮大:目前已拥有6件中国驰名商标、36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4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彰显国际影响力;“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窑瓷器”“德化白瓷”“德化玉瓷”等5个标志荣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白瓷”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德化陶瓷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区域商标品牌建设名单,县陶瓷同业公会商标品牌指导站跻身国家级指导站行列。此外,继2023年“BLANCDECHINE”(中国白)在西班牙成功注册后,今年3月,“中国白”图文商标又获欧盟知识产权局批准,标志着德化陶瓷品牌的国际化布局迈出关键步伐,正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品牌迈进。
陶瓷市场竞争激烈,德化深知“卖陶瓷”更要“卖文化”。互联网茶具品牌唐丰陶瓷李建阳认为,单纯生产陶瓷产品已不具备优势,必须向文化赋能转型,“我们将茶具与传统文化结合,推出富春山居、敦煌壁画等主题系列,通过讲故事、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更易触动消费者。”
在德化,陶瓷与文化融合的体验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串联 270 多家大师工艺展馆、1000 多家企业展馆,推出“一城瓷器百馆游”精品路线,让陶瓷文化可触可感;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如瓷生活文化馆等体验空间,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更将陶瓷文化体验延伸至海外;“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国际陶瓷文化周等高端活动轮番登场,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支撑,实现“文化兴”与“产业旺”的双向奔赴。
营销平台的多维度打造,也为德化优品“摆出来”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在县域层面,德化系统打造瓷艺城、茶具城、红旗坊、月记窑、电商物流园等五大陶瓷产业平台,不仅为举办国际性展会、赛事与学术沙龙提供高端载体,更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前来交流创作,集聚产业优质资源,助力陶瓷优品“摆”上世界舞台。
同时,德化还在国内设立“中国白·德化瓷”义乌优品选品中心、全球陶瓷供应链管理中心,国内外“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已达56家,实现从展示、对接到销售的全链条覆盖。此外,每年借助广交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设立“中国白”主题展区,持续放大品牌声量。今年5月,德化白瓷更是与米其林指南达成战略合作,以“美器配美食”的创新模式,探索“中国白”国际化新路径。借助米其林在全球美食领域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德化陶瓷不仅能收获高频次的国际曝光,更通过深度品牌联动,成功叩开高端餐饮市场大门,显著提升在国际餐具领域的竞争力,让“德化白瓷”成为米其林星级餐厅餐桌上的东方名片。
深耕国内、国外、线上“三个市场”,拓宽“德品”版图
十年来,德化不断深耕国内、国外、线上“三个市场”,为德化优品“传出去”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市场版图,从县域平台到世界超市,从实体门店到云端直播间,它们身影正遍布世界各地。
在拓展内销市场的赛道上,德化以 “展会搭台、活动引流、IP破圈”的组合拳演绎“出彩”。依托本地会展中心资源,德化每年精准策划陶瓷博览会、高端餐具展、佛事用品展等 10 场重点展会,同时在闽货华夏行、福品博览会等跨区域展会设立品牌专区,组织超百家陶瓷企业深度参与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等 10 余场国内核心展会,构建“产地展+巡回展”双向发力格局。同时,围绕商文旅消费热点,德化借势重要节庆开展年货节、瓷都盛宴等50余场促销活动,2024年陶瓷内销同比增长目标直指20%。此外,今年德化更紧抓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契机,研发推广“一县一桌菜”特色 IP,在国内大中城市举办5场以上“瓷都盛宴”美食推介会,同步设立陶瓷餐具、茶具、酒具展销专区,实现瓷与食的双向赋能。
走进德化的陶瓷企业车间,打包“出海”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新博龙陶瓷的香薰陶瓷正待远销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及东南亚;正和陶瓷的七成产品深耕日本市场,保鲜碗、茶杯、酱油碟成为当地消费者青睐的“日常好物”;三峰陶瓷60%以上产品长期为美国迪士尼、HobbyLobby、Target等国际品牌供货……近年来,为助力企业更好“借船出海”,德化推出针对性扶持政策:聚焦欧美市场关税壁垒,落实境外参展展位费补贴、出信保等14条专项政策;依托陶瓷同业公会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破解同质化竞争难题。在巩固欧美核心市场的同时,德化借势“一带一路”和RCEP 区域合作机遇,组织500家次企业参与广交会等20余场境内外展会,赴日本、东南亚开展巡展,同步开拓金砖国家、中东等新兴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德品“出海”的物流与生态支撑也在同步跟进:德化正在加速建设集成报关通关、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监管中心,将形成辐射闽中的“陆地港”平台;通过德贸通等国企孵化中心培育百家外贸主体,推动企业创新市场采购模式,扩大接单、生产和出口规模,促进外贸多元化发展。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德化陶瓷的线上布局同样“出圈”。全县现有电子商务注册企业7800余家,从业人数超3万人,德化先后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电商直播协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行业组织,构建起完善的线上产业服务体系。“爱陶瓷”平台、全球选品供应链中心、跨境公共服务平台、陶瓷电商物流园、抖音直播基地等多平台协同发力,形成“直播带货+线上商城+物流配套”的全链条线上生态。
据了解,2024年,德化陶瓷网络零售额达204亿元,占据全国网上茶具销售市场80%的份额,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荣获“电商百佳县”、京东“电商百强县前20位”、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的陶瓷产区,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此外,凭借强劲的线上实力,德化还先后获评全国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十大典型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电商百佳县,推动陶瓷电商从“单点突破”迈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