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县获评“世界陶瓷之都”十周年。十年间,我县陶瓷产业锚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智能化绿色工厂,推动传统生产向智能制造跨越,实现产量、成品率、效率“三提升”,为传统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技术研发破局
牵手巨头拓市场
在福建华夏金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电饭煲内胆、炖锅内胆、鸳鸯锅等“以竹代钢”炭基复合新型材料产品整齐陈列,格外引人注意。在生产车间内,17台成型压机正高速运转,有条不紊地压制电饭煲内胆,每小时能产500个内胆,产品经过热压固化致密度性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可以在98%左右。一旁,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安装全自动成型生产线,该生产线投产后,日产能将大幅提升。
华夏金刚产品应用于电饭煲内胆
据了解,该创新产品即将借助苏泊尔和美的两大品牌的渠道优势,进入全国小家电市场,填补了国内“大健康”陶瓷小家电厨具领域的空白。目前已进入产品测试阶段。
回溯这款产品的研发历程,源于传统耐热陶瓷煲的行业痛点。以往,耐热陶瓷煲需内置导热片才能适配电磁炉加热,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影响使用体验,严重制约市场拓展。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华夏金刚科技历经多年攻关,创新采用毛竹为基材,经高温焙烧制成活性炭,替代传统高岭土作为陶瓷原料,实现关键技术升级。
工人正在压制电饭煲内胆
“通过特殊提炼工艺与科学配方,我们将竹炭基材成功应用于锅具生产,让竹炭锅可直接实现IH加热,同时兼容明火、微波炉等使用。”办公室公司负责人李秀婉介绍,炭基复合新型材料产品分成竹炭系列与炭陶系列产品,不仅解决了加热适配问题,还具备多重优势:导热系数高、导磁性强,确保受热均匀;耐高温、耐酸碱,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无重金属析出,契合健康消费需求;更能释放远红外线,提升食材烹饪口感。
“在巩固汤锅、煎炒锅等现有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我们的研发重心正逐步延伸至烧水壶、电饭煲、电烤箱、电炖锅等小家电领域。”李秀婉表示,未来公司将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引进小家电组装生产线,从“陶瓷部件供应商” 向 “完整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据李秀婉介绍,目前公司正联合德化移动公司引入产线专属MES智能化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工厂,实现智能排产、实时生产调度跟踪、产品全周期溯源、质量智能管控等核心功能,高效提升产品品质与管理效能。
智能改造提速
降本增效促升级
在德化县帝窑陶瓷有限公司,一场针对新员工的技术操作培训正在开展,培训内容聚焦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近年来,帝窑陶瓷先后引进18条自动化滚压成型生产线、自动注浆生产线,以及自动控制新型节能环保隧道窑炉等高精尖设备,并配套部署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新员工而言,熟练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成为上岗的“必修课”。
自动化滚压成型生产线在高速作业
在陶瓷异形两瓣模全自动滚压生产线上,从泥料精准投送、坯体自动滚压,到修坯擦水清洁,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仅需20秒左右就能完成一个坯体的生产。“智能化改造后,公司综合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总经理方锦聪算了一笔“效益账”:从人工成本看,一条自动生产线的产量是传统人工生产线的2倍多,而2条自动生产线仅需配备1名工人,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从产品质量看,成品率提升10个百分点,有效减少原材料浪费;从生产周期看,效率整体提升30%,订单交付速度明显加快,综合产能与年产值均实现稳步增长。
帝窑陶瓷的智能化改造,不仅局限于生产环节,更延伸至绿色发展领域。公司加大生产线技术改造投入,从生产装备升级到工艺技术革新,从新型窑炉建设到粉尘、废水专项整治,全方位推动“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通过实施节能改造与窑炉升级,公司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逐年下降,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水等污染物,公司配套建设专业处理设备,实现污染物高效治理与循环利用,既达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的要求,又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数据管理赋能
精准调控强根基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德化县隆华陶瓷有限公司将创新与高品质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成品率的同时,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郑生泉用手机远程查看生产数据
“自从完成智能化改造,借助数据管理系统,我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工厂生产运营情况。即便出国,也不用再担心工厂的生产质量与进度问题,心里特别踏实。”总经理郑生泉的话语中,满是对数据化管理的认可。
为搭建数据化管理基础,隆华陶瓷率先建设5G网络,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传感器与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构建起设备互联、数据互通的实时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推进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引入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转速等关键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参数,实现决策智能化;在业务管理层面,运用数据收集与分析工具,对销售、采购、生产等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管理层制定营销策略、调整生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生产车间,有一个独特的“常态”:工人每完成一项生产任务,都会第一时间将产量、质量、工时等数据录入生产单据,这些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生产数据库,为后续生产调控与决策提供支撑。“社会在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工人也不想被淘汰。大家都很自觉地配合工厂的数据管理工作,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希望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工人陈先生的话,道出了一线员工对智能化转型的认同。
借助信息化工具与数据分析,隆华陶瓷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的精准监测与控制,实时检测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一致性与稳定性。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通过数字化工艺设计与模具开发,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规格、款式、风格的个性化要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同时,依托智能化节能设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优化烧结与窑炉操作流程,有效减少能源浪费与污染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