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5年03月2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韵故乡情

新闻作者:陈丝婷  发布时间:2025-03-24  查看次数:390次  

2D6221FBF87114ECABA23A66190B3EFF.jpg

在福建省的东南部,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县城,名叫德化。这个名字如同一首古老的诗篇,轻轻吟唱在岁月的长河中。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因陶瓷而名扬四海,因陶瓷而魂牵梦萦,而我,便是这片陶瓷故乡的儿女,在这片陶瓷的故乡里长大,耳濡目染,与瓷结缘。

儿时,我常常蹲在父亲的工作台旁,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好奇地盯着他熟练地操作着陶瓷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父亲的手指在我眼中仿佛有了魔力,那些五颜六色的瓷泥在他手中跳跃、旋转,时而如柔软的丝绸,时而如坚硬的岩石,随着他的手法变换出各种形状。

“哇,爸爸,你的手好厉害!”我忍不住赞叹道,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父亲笑了笑,轻轻抚摸我的头说:“这就是匠人的手艺呀,等你长大了,也可以学会的。”

父亲的手指轻柔而有力,可以将其塑造成心中的理想形态。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触摸那柔软的瓷泥,却被父亲轻轻拦住:“小心点,这可是要精心呵护的宝贝。”他的动作迅速而精准,让瓷泥逐渐展现出细腻的纹理和生动的细节。我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父亲小心翼翼地将瓷器放入高温的窑炉中,那炽热的火焰仿佛能吞噬一切,但也正是在这火焰的洗礼下,瓷器逐渐脱胎换骨,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总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好奇地盯着每一个步骤,仿佛能从中窥见瓷器的灵魂。那些被父亲精心制作的瓷器,仿佛有了生命,它们静静地躺在他的工作台上,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匠心和传承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拿了一块瓷泥玩耍。我尽力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却怎么也捏不出一个像样的形状。父亲发现后,笑着教我如何掌握瓷泥的质地和力度。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传承和温暖。我渴望有一天也能像父亲一样,用手中的瓷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将这份传承延续下去。

慢慢长大,我随长辈一同走进那充满韵味的陶瓷厂。那里的每一幕场景,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工人们手法娴熟地揉捏着陶土,仿佛在给泥土注入生命。陶土在他们手中翻飞,时而轻柔,时而用力,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随后,瓷器被小心翼翼地放进高温的窑炉中。烧制的过程让人充满期待,仿佛在等待一场奇迹的诞生。当窑门打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工人们的辛勤与智慧。

年岁的增长,使我逐渐明白了陶瓷对于德化人的意义。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每一件瓷器都承载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汗水,也见证了德化陶瓷文化的辉煌历史。走在德化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窑火声,仿佛能看到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陶瓷成为我与家乡之间的一条纽带。我怀念那些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时光,怀念那些在陶瓷堆里玩耍的日子。那些记忆如同瓷器一般,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每当我看到一件精美的德化瓷器,都会想起父亲的笑容以及陶瓷工匠们的一丝不苟。

故乡的瓷韵,如同一首永不停歇的诗篇,诉说着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儿女,也将永远铭记这份情感,将陶瓷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德化,这个因瓷而生、因瓷而美的小城,用她独特的文化和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我将永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瓷韵。我知道,那是我心中永恒的乡愁。

(本文荣获学习强国“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二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