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11月20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今交融 技惊四座

新闻作者:许文龙 汤佳怡 林婉清  发布时间:2023-11-20  查看次数:392次  

□ 许文龙 汤佳怡 林婉清/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德化白瓷的质感太让人震撼,瓷器竟然能做得如此生动。”近日,新华社官方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条视频,后台浏览量超过千万,再次让德化白瓷火爆“出圈”。视频所拍摄的内容,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下如火如荼举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

该展自8月26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惊艳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展现了德化白瓷的精湛工艺和丰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是讲好“中国白·德化瓷”故事的生动写照。走进这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探寻部分展品背后的技艺与传承。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内,游客们观赏德化白瓷(郑智得 摄).jpg

□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内,游客们观赏德化白瓷(郑智得 摄)


古今德化白瓷 国博惊艳亮相

立冬后的北京,晴空万里。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展厅内,一抹凝脂如玉的白,映照着攒动的人影。薄如蝉翼的纸张,根根分明的发丝,细节逼真的褶皱,温润如玉的质感……这里,正在举办“中国白——德化白瓷展”。

据介绍,德化瓷窑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名于当下,以白见长,最负盛名。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海上丝路贸易中,一抹凝脂如玉的“中国白”,承载着涨海声中万国商旅对于神秘东方的无限神往,亦折射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德化白瓷品类多样、题材丰富,既有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工艺的本土元素,也体现出多种文化交流互鉴、相互交融的外销特色,形成了自身独到的器物谱系和艺术风格,时至今日依然历久弥新,在熊熊窑火间焕发着不可磨灭的神采。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展期3个月,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涵盖“何朝宗”款观音像、“筍江山人”款观音等传世精品,尾林窑遗址、华光礁一号沉船等德化窑珍品,其中不乏极具西方审美意趣的铜口筒瓶、莲瓣纹军持等,并集中展现了现当代德化艺术家的杰作,体现了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传承创新。微信图片_20231116150555.jpg

10月26日,“中国白·德化瓷文化专题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从水下考古、中西文化交流、馆藏器物研究、德化瓷征集收藏、现代科技应用等多角度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表示,要引导广大观众深入品味德化白瓷温润柔和的中国颜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广大观众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德化县长方俊钦介绍,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让更多人了解和亲近德化,并让一件件温润如玉、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搭建起民心相通的人文桥梁。


观音瓷塑曾上珠峰 四大天王祈福安康

德化白瓷以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涵、高超卓群的技术工艺,开辟了瓷塑艺术的崭新天地,以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佛教人物著称。观音是德化瓷塑的主要题材,其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造型。

在展品中,何朝宗造白釉观音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何朝宗的传世经典之作,它代表着明代德化窑的高超水平。观音趺坐于岩石上,盘左腿,右腿屈膝,双手藏于袖中轻轻放在左膝之上,呈自在观音姿态,舒适安详。体中空,背部钤印“何朝宗印”款。

从明代开始,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艺巨匠,以传神写意微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品极富神韵,形成独具一格的德化瓷塑艺术,直到现在吸引着许多匠人临摹,“何派”的精妙被现代所承续,“东方艺术”精品焕发出永恒魅力。微信图片_20231116150545.jpg

参观者如果细心观赏,会发现一尊珠峰款《渡海观音》。为什么叫珠峰款?因为这尊《渡海观音》在今年5月份,被德化的登山爱好者曾宪杰携带,一起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顶峰上向世界展现德化白瓷的魅力。

这尊珠峰款《渡海观音》的创作者,是来自德化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建冰。为助力曾宪杰成功登峰,他创作了这尊高41厘米的《渡海观音》。“这个尺寸在鲁班尺上为双红字,红为吉,寓意吉祥顺意。”郑建冰说。以“瓷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底座为原型衍生主人杯《渡海杯》.jpg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徐华文另辟蹊径,以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底座为原型,将起伏翻涌的波浪融入日用茶杯设计中,衍生主人杯《渡海杯》,用传统文化嫁接现代技艺,赋予平常的茶杯新的形象与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渡海杯》端庄隽逸,杯口内敛,圆鼓腹下收,曲线柔美,大气舒展,杯身绘旋涡纹,细腻灵活,寓意着生生不息。作品《四大天王》.jpg

众多佛教题材展品中,观音、弥勒、达摩等占多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志勇选送的《四大天王》作品显得独树一帜。有别于大多数创作者的单件作品,他这套作品是四尊身穿甲胄、高大威武佛教护法天神,又称“四大金刚”。

今年年初,吴志勇有感而发,创作了这套作品。“这护世四天王镇守东南西北四方,寓意佑护风调雨顺。”他说,普通瓷塑一般高度在30厘米到50厘米左右,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四大天王”题材,整套作品高约66厘米,且底座为四方形,不论是雕刻还是烧制,难度都提升很多。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 薄胎技艺令人惊叹远看是纱,近看是瓷.jpg

要说此次展览上最“出圈”的展品,非白瓷雕塑《神话》莫属。作品表现的是成龙、金喜善等主演的电影《神话》里遗世独立的玉漱公主。发丝芊芊,素白的衣袍飘逸如风,似纱却非纱,精妙绝伦,令众多游客发出“远看是纱,近看是瓷”的惊叹。

“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我与儿子的一次交流。”《神话》的作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笑着说。整件作品历时半年多才创作完成,其间烧制了十几件作品,只有两件成功,并于去年获得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作品令众人惊叹的地方,是玉漱公主身披一层薄纱,看起来轻盈飘逸,未曾料竟是瓷土烧制而成。“薄纱厚度仅有0.2毫米。”连德理说,这种高韧薄胎瓷衣技艺,最近几年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多有呈现,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穆桂英头上装饰形象逼真.jpg

除了《神话》作品外,此次他选送的另外两件参展作品《巾帼英雄——穆桂英》《风吹莲舟水湿衣》,同样吸引了诸多游客关注。其中,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的事迹脍炙人口,在民间传说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蓝本。连德理在创作时,将德化白瓷作为原料,融合京剧元素,通过传统陶瓷雕塑技艺,以写实的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现出穆桂英头戴七星额,身背传令旗,手持红缨枪,面容端庄、不怒自威,运筹帷幄、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形象。

走进细看,不管是京剧服饰上的流苏,还是红缨枪上的缨穗,都是用瓷土捻成细瓷条创作而成的,瓷条尾部微微卷起,细节处理得十分精致。穆桂英头上的七星额,背上的传令旗,服饰上的纹样,盔头上的翎子、绒球、珠子等装饰亦是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尊重推崇先贤 瓷塑致敬英模

德化白瓷充分利用瓷土可塑性较强的特质,以神仙人物的经典动作、传说典故及互动形象等作为雕塑的题材,打造出瓷塑人物仙意飘飘的动态效果。展品中既有老子、孔子等古代先哲,也有现代杰出贡献的英模人物,虽风格造型不尽相同,但都凝结着艺术家对他们的尊重与推崇。

“屈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创的新诗体楚辞,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被称为‘诗歌之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庄少卿说。这次,他选送的展品《天问》正是以屈原为原型创作。作品中屈原身佩剑,双手相握藏于衣袖中,抬头仰望苍穹,似在与天对话,表情悲愤中带些许无奈。弘一法师瓷塑《明月入怀》.jpg除此之外,庄少卿创作的弘一法师瓷塑作品《明月入怀》也入展品行列。为求将弘一法师了解得全面而透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思索和收集资料,仔细研读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观察研究弘一法师的图像,参考观摩各种材质的弘一法师造像。作品中弘一法师目视前方,手握一串佛珠于胸前,法衣宽腰阔袖,重磅下垂,端庄严整又自在无碍。

庄少卿的爱人黄明玉同样是一名优秀的陶瓷大师,她创作了《捍卫》瓷塑作品,题材取自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的英雄故事。“边防官兵们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每一寸国土。”黄明玉说,这件展品创作初衷,就是要向所有保卫祖国战斗在一线的各个岗位的英雄们致敬。


瓷“纸”堆叠既柔又刚 蚂蚁舞龙演绎民俗

此次展览中,有一件技惊四座且久负盛名的作品——当代白瓷艺术作品《纸》,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创作的,由几百张瓷泥制成的“纸”挨个堆叠,烧制而成。它以坚硬而脆弱的质地,描绘出了纸张的柔软和随机百变的形状,体现了千变万化的“白”。

苏献忠将纸的柔软赋予瓷的坚硬之上,从层层叠叠、薄如蝉翼的白瓷“纸”中,可见德化薄胎瓷塑的技法,又能感受到艺术家对当代精神的关注与解读。陶砖底座源自烧制白瓷“纸”的砖窑,陶与瓷、粗糙与细腻之间,既是对比更是相生相依的关系。《纸》的部分系列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微信图片_20231116150516.jpg

“初看是平平无奇的木头桩,细看是蚂蚁撼树,蚂蚁的头角触手腹,都烧制得栩栩如生……”这是一位游客在观看此次展览作品《闹元宵》生动的细节后发出的感叹。

作品用德化白瓷特有的细腻柔韧的泥性特点,采用纯手工捏塑技艺手法,呈现春节传统民俗节日——闹元宵的主题,用“点,线,面”艺术形态,以一棵老树桩(采用泥片成型法塑造)为主场景,展现三组蚂蚁各自演绎的春节民俗娱乐活动。

最为精彩的舞龙队,一群蚂蚁齐心合力地舞动着草绳编织的龙,而这只龙的设计元素是由大自然中随手可得的树叶、树枝、野果组合而成,在昆虫世界里不显得突兀却很和谐。舞狮队也同样采用树叶野果的组合,融为一体。另一组蚂蚁乐队,有敲锣有打鼓,各司其职,好不热闹。还有成群结队赶来看热闹的蚁众们。

微信图片_20231116150509.jpg

在《闹元宵》的作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师黄国銮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运用捏塑蚂蚁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德化白瓷形式内容的尝试。这件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表现,也是更深层次探讨德化白瓷的新技术、新思想、新主题,赋予其更多可能性。“作品不仅表达了人民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传达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为美好的生活愿景,团结一心、面对挑战的决心。”他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