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一)  2024年05月20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融媒体 >

【媒体看德化】泉州晚报:一座金矿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发布日期:2023-02-22   来源:   浏览次数:462

2月16日,泉州晚报刊发了《一座金矿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文如下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从冲突到共生,从两难到双赢——

一座金矿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尾矿库改造前

昔日的尾矿库如今已变成绿油油的有机生态景观茶园

作为上世纪90年代闽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德化县葛坑镇双旗山金矿曾在大肆开采的背后,留下环境污染的满目疮痍。

如今走进双旗山金矿矿区,扑面而来的是鸟语花香。矿区可绿化面积100%绿化,跻身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基本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协调之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刚刚结束的“开局之年第一课”的聚焦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之一。30年间,双旗山金矿的蜕变,恰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探索的生动实践,见证着人与自然从矛盾到和谐共生,从两难到双赢,让金山银山重现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黄小玲/文 双旗山金矿/图

相争 有负绿水青山 亦得不到金山银山

“疯狂的淘金热,这里也曾上演。”曾任葛坑镇党委书记的王志强,一路见证。在他2021年年底出版的《双旗山之路》里,我们看到了那段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家急需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之际,德化和尤溪两县交界处的双旗山一带发现了黄金,“这是当时闽中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这一发现,使得成千上万的民采淘金者涌向双旗山。那时双旗山浅层有不少高品位矿床,民采淘金者不懂如何采掘,只是把“明金”取走,采用水洗法洗金,黄金回收率仅1%—3%。后来,外省某大金矿的务工人员,将黄金的采掘和提取技术带回来——氰化钠浸池,水银提取,回收率可跃升到60%左右。双旗山沸腾了!全国各地的民采淘金者涌向双旗山,追求发财梦想。

民采淘金很快形成采矿、销售、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由于淘金使用的氰化钠和水银都是剧毒物质,矿粉经浸泡后,氰化钠残液肆意渗入地表或流向溪涧,造成土壤、水质严重污染。土法提取黄金所使用的水银包裹法,同样造成地下、地表水体的污染。

人负绿水青山,亦得不到金山银山。非法民采淘金不仅严重破坏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据当时参与民采淘金的人透露,来到双旗山淘金的人,挣到钱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保本,其余三分之一亏本。

相处 近四千万元补“生态欠账” 千方百计重现绿水青山

民采淘金的泛滥,使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农田建过浸池的,寸草不生,鱼虫绝迹,更别说耕作养殖了”。1992年,德化县政府发布公告,明令乱采滥挖属于非法行为,同时争取国家黄金局把双旗山矿区纳入黄金低质储量承包的范围。这也是福建首个黄金储量承包的项目。

1996年4月23日,国有企业双旗山金矿正式投产,成为福建有史以来第二个规范化开采的金矿及其选矿企业。由于经验有限,资金有限,加上盗采,开采历程布满“暗礁”。可是,哪怕再难,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是双旗山金矿毫不动摇的信念——

1998年多次炸封硐口,结束民采外包历史,减少污染概率。

1999年开始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尾矿生产陶瓷于2003年获得第一个国家专利。

2006年成立安全和环境保护科,系列环保举措纳入制度化轨道。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双旗山金矿也迎来历史性转变,启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公司总经理陈志民以开展环保大督查为突破口,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企业规划发展评价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累计投入3899.41万元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矿区可绿化用地100%绿化,生产废水循环利用近乎零排放,除尘效率达97%以上,创新实验室不断诞生国家专利、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人不负青山,青山亦不负人。在修复生态与保护性开采两条腿走路中,双旗山金矿不仅成功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企业资产也从成立之初的1287万元增长到2022年年底的4.06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款3.89亿元。

相融 绿色底色创造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亦是金山银山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是双旗山金矿新时代生态文明赶考路上的必答题。

从高空俯瞰,昔日的尾矿库如今已变成绿油油的有机生态茶园,桂花树、桃树、梨树、紫薇、爬地兰等观赏性绿色植物交错其中。“这是具有自主特色和推广意义的绿色矿山建设典范,我们实现了变废为宝。”该公司总工程师李山泉介绍,“公司投入近500万元,创新闭库尾矿库复垦,整治库区范围及其周边,治理面积达100多亩,建成生态有机景观茶园60.55亩,每年可以生产1.5吨左右的茶叶。”

同样变废为宝的,是尾矿的回收利用。每年七八万吨的尾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双旗山金矿便立足德化陶瓷产业,生产陶瓷色釉工艺,产品深受欧美市场欢迎,实现了批量出口。尾矿还开发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这种绿色建材已经被泉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泉州迎宾馆等大楼选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以绿色创造生态红利,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数据显示,双旗山金矿通过技改升级,近年来开采回采率提高至90.67%,浮选金精矿产率由1.95%提高至2.48%;截至2022年年底,双旗山矿业累计销售黄金14.94吨,实现总产值34.73亿元。仅井下回收边角贫矿块及部分矿柱资源,3年直接创收1.4亿元。省自然资源厅对双旗山金矿资源利用和尾矿库治理给出了93分的评估高分。

双旗山金矿的背后,是整个德化县的生态土壤。“我们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经验被省自然资源厅表彰推广。”德化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财税、金融、土地、矿产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支持。

德化的背后,则是福建10多年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福建已完成治理废弃矿山2525处,治理恢复面积9.49万亩,累计建成绿色矿山468家,建成率达79%。

从个体到群体,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生态优先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起绿色底色。



来源 | 泉州晚报

编辑 | 叶素碧

审核 | 一审:黄捷生  二审:赖剑非  三审:陈志明

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