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二)  2024年10月22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白·德化瓷 >

中国白·德化瓷

发布日期:2024-07-08   来源:德化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750

一、基本概念

中国白,为德化白瓷,一般是指明清时期以来产于福建德化的白瓷,由法国人命名。法文BlancdeChine,意为“中国优质白瓷”。明清时期,德化白瓷风靡欧洲。十七世纪开始,欧洲王室贵族、收藏家先后以“古白”“古中国白”等术语来命名德化白瓷。十九世纪上半叶,“中国白”特殊称谓在欧洲社会流传开来。在文献中,目前所见法文BlancdeChine是在1862年法国阿尔伯特-雅克马尔和埃德蒙-勒布朗德合著的《瓷器的艺术、工业与商业史》(HistoireArtistique,Indus-trielleetCommercialedeLaPorcelaine)一书中首次提及,后被大量使用,并沿用至今。

据英国简·迪维斯著《欧洲瓷器史》载:中国白,指明清德化窑烧造的一种带象牙白、葱根白色泽的中国瓷器,最常见的题材是佛道神仙与世俗凡人的塑像,以及浮雕梅花图案的日用瓷器。从17世纪中叶以后,这种瓷器输入欧洲,并产生强烈影响,特别是对早期软质瓷的设计者(圣可劳德、钱蒂里、米尼西、文西尼斯),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样也对—些硬质瓷的设计,如伯特格的瓷器和炻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世纪中叶“中国白”被博屋瓷厂和布恩莱梯乐瓷厂仿造。


二、发展由来

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肇始于夏商,演进于唐五代,崛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绵延至当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先民就开始烧制和使用陶器。夏商时期,德化原始聚落在生产活动中,承袭新石器时代印纹陶器的形制与纹饰,创烧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的烧造成功,标志着中国瓷器的诞生。

唐末五代,德化制瓷初露锋芒。青釉瓷烧成工艺臻于成熟,瓷器适应百姓需求。颜仁郁有唐诗曰“药满瓷瓶酒满樽”,瓷瓶、瓷尊已然成为存放药茶和酒的器具。颜化彩著《陶业法》、绘《梅岭图》,是德化最早的陶瓷专著和陶瓷作坊布局图。

北宋,德化瓷业强势崛起。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设立。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加之“窑坊公”林炳革新拱大窑成功,德化窑场林立,瓷业蓬勃发展,外销瓷走红。以龙窑大量烧制青釉瓷、青白釉瓷和白釉瓷,产品包括碗、壶、杯、盘、罐、瓶、盒、洗等日用器皿。南宋,德化白釉瓷制作更上一层楼,瓷器器型大、白度高、质量好。“南海一号”沉船,出水了数万件德化窑瓷器,印证了宋代白瓷的制作水平与外销规模。

元代,德化白瓷生机勃发。“以白为吉”的蒙元国俗,促进了德化白瓷色纯中和、滋润如脂。德化白瓷不仅外销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且登堂入室,成为皇家御用之物。《安平志》载:“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蒙古人头像、巴思八文字出现在粉盒等器物上。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回途时把德化白釉瓷器带回了威尼斯。

明代,德化瓷雕出神入化。制瓷工艺登峰造极、巧夺天工。佛道宗教塑像各显奇妙,代表了白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一白独秀,君临天下,涌现了四大瓷塑家族,即何朝宗家族、林朝景家族、陈伟家族以及张寿山家族。其中何朝宗技艺超群,形成“何派”艺术,被称为“瓷圣”,开启了“中国白”发展的黄金时期,引发了欧洲对德化白瓷的定制、仿制,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

清代,德化青花流光溢彩。“中国白”的另一个品种——德化青花瓷迅速成为瓷业的主流,窑场遍布全县,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瓷业生产与外销进入全盛时期。白蓝相间,样式丰富,蚯蚓走泥纹,映衬着清新淡雅、自由洒脱的审美情趣。德化白瓷声价通江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中再领风骚。

清末民国时期,德化瓷脉薪火相传。苏学金、许友义等民间艺人传承“何派”技法,艺术瓷塑畅销世界各地,屡屡在国际上获奖,民间有“一笼白瓷一笼银”的说法。日用器物造型朴实大方、素雅实用,出现了粉彩、五彩等工艺。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由福建省陶瓷研究所、德化瓷厂联合组织攻关,于1958年成功研制“高白瓷”,白度高达88.8度。1963年,媲美明代“中国白”的“建白瓷”复烧成功。从此,新生的“中国白”瓷器,闪着耀眼的光芒,漂洋过海,瓷行天下,多次成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指定专用瓷器。改革开放以来,德化手艺人守正创新、探寻引领,在交流融合中,将“中国白”技艺融会贯通,不断发扬光大,镌刻着时代华彩的形神气质。中国白成为当今中国行走天下的文化名片。2015年德化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

“中国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进程,其源头是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和传承有序的工匠之魂。在“中国白”称谓之前,欧洲人还把宋元时期德化窑生产的白瓷称为“马可波罗瓷”。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马可波罗讲述了在德化窑的见闻,这是西方关于德化瓷器最早的文字记载。故有欧洲学者把历史上的一些德化白瓷器物称为马可波罗瓷,常见的有马可波罗罐、马可波罗瓶、马可波罗香炉等。


三、基本特征

经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中国白秀外慧中,不论何种器形,总以胎质细腻、釉色白润、造型精美的姿态出现,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玉质感强等特点。主要特点:

胎质细腻:中国白胎质洁白细腻、坚实致密,呈糯米胎,白中蕴色,肤若凝脂。

釉色纯净:中国白釉色莹润匀净,胎釉浑然一体,通透性好,光照下晶莹剔透。

用料考究:中国白用天然的优质瓷土精制而成,材质与工艺相映生辉,温润如玉的质感自然呈现。胎釉铁含量低、钾含量高。

工艺精湛:中国白制作精细,形韵兼备,特别是瓷雕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塑型生动,线条飘逸。

内涵丰富:中国白文心匠意,器多且雅,装饰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种类繁多:中国白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产品主要包括瓷雕、生活用瓷、陈设瓷等,实用性与观赏性相承。


四、主要品种

作为单色釉瓷器的中国白,凭借纯粹之美和工艺之精,吸引世界,影响中国。由于受烧成氛围、瓷土原料、釉料配方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了广受推崇的中国白瓷种。从瓷质釉色分,主要如下:

1.象牙白:象牙白相对于纯白而言,是有点偏黄的颜色。德化窑明代白瓷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光洁,瓷质白中泛黄,白中向暖,在光照之下,乳白如凝脂,色如象牙,高贵沉稳,故名象牙白。

2.猪油白:德化窑明代白瓷珍品,胎白质坚,釉质莹厚,油滑明亮,白如凝固的猪油,呈现油脂般温润的厚重感,温婉动人,俗呼“油脂玉润”,故名。

3.孩儿红:明代德化窑白瓷成色最为珍贵的窑变瓷,釉面莹润光亮,呈肉红色,白中微泛粉红,犹如婴孩肌肤般粉嫩透红,红润别致。

4.葱根白:德化窑明代白瓷珍品,色泽光亮柔嫩,白微泛青,明净优雅,光可鉴人,宛如葱根,故名葱根白。

5.鹅绒白:为纯白瓷,胎色如鹅毛般洁白的瓷器,色白清正,晶莹剔透,富有出淤泥不染的审美情趣。

6.建白瓷:因产自福建德化而得名,古称白建,源于明代象牙白,1963年重新研制成功。通体滑腻若脂,釉质柔和匀净,滋润如玉,色泽白中微黄,类似象牙、猪油白,隽永典雅。

7.高白瓷:亦称高级白度瓷,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研制,胎白釉净,高洁无瑕,冰肌玉骨,雪白高雅,宛如雪玉。1958年经科研部门测定,白度高达88.8度,为白瓷之冠。

8.羊脂玉瓷:高档德化白瓷品种之一,因质地近似软玉之极品——羊脂白玉而得名,滑如冰,腻如脂,白如雪,釉色带有油脂光泽,细腻滋润,通透如玉,好似羊脂一样的玉石,温润透亮,清新雅丽。

9.冰种玉瓷:德化白瓷新宠,简约不简单的素瓷,利用特殊瓷泥制作而成,类冰类玉,玲珑剔透,冰清玉洁,透光度特别好,手感佳,既有纯粹质朴之天然气息,又有冰姿雪白之极致雅韵。


五、“中国白”的奥秘

明代,“中国白”在窑火的淬炼中脱颖而出,风靡世界,影响后人,其主要奥秘有三:(1)采用高硅低铝的优质瓷石。瓷土所含的钾含量高,而铁、钛含量特别低。瓷胎高硅低铝易形成细柔的糯米胎、玻璃相;高钾低铁则白度高、透光性好。(2)采用天然草木灰釉。瓷釉属钾钙釉,釉层均匀,光泽度高,莹润透亮。(3)采用分室龙窑和阶级窑烧成。烧成工艺影响窑变效果,烧成气氛偏向氧化,釉中铁离子含量提高,釉色白中泛黄,呈“象牙白”或“猪油白”。至明末清初,德化分室龙窑向阶级窑过渡,烧成气氛倾向还原,胎釉亚铁离子浓度提高,令釉色白中泛青,呈“葱根白”。


六、中国白传统工艺流程

中国白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料到烧成需经过81道工序,主要有:

1.备泥

勘矿、挖矿、挑运、分拣、水碓、过筛、淘洗、入池、沉淀、分池、稠化、堆积、陈腐、练泥、存泥

2.做样

构思、画稿、筛选、塑形、捏造、体量、拍贴、刮余、堆贴、对稿、定形、修光、锐边、过水、调整

3.制模

顺形、分块、对缝、挖底、围板、倒浆、分边、留口、洗补、捆模、烘晒

4.注浆

涂粉、合模、搅泥、注浆、回浆、取坯、入箱

5.修坯

刮线、独修、留孔、接坯、刮浆、修整、搽水、落款、阴干、补水、整洁

6、施釉

烧灰、配釉、上釉、搽底

7.制匣

制匣、晒匣、修匣、烧匣

8.烧窑

劈柴、挑柴、装坯、封窑、祭神、点火、把桩、烧窑、封火

9.出窑

开窑、看色、精挑、磨底、包草、装篮


七、中国白与德化窑

宋元以来,德化窑经历了龙窑(蛇目窑、蜈蚣窑)、分室龙窑(鸡笼窑)、阶级窑(大窑)的窑炉变革,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窑炉类型和窑业技术。2021年7月,德化窑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白产自德化窑,德化窑因中国白而生辉。在历史中,很多文献对德化窑与白瓷赞赏有加,给予很高地位的评价。

1、“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陶埏”)

2、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郭柏苍《闽产录异》卷一“货属”)

3、“今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其素衣而兰风兜者像,以似美女为劣,似男者为贵”。(寂园叟:《陶雅》)

4、“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兰浦:《景德镇陶瓷录》)

5、“建窑出福建泉州府德化县,其色有甜白,青色深浅不同。……体厚者多,少见薄者,唯佛像最佳。”(程哲:《窑器说》)

6、“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表里能映见指影焉。以白中闪红者为贵。”(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7、白建似定窑,无开片,质若乳白之滑腻,宛若象牙,光泽如绢,釉水莹厚,以善制佛像著名,如如来、弥陀、观世音、菩提、达摩等,皆精品也。明季自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至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足见其精美矣。”(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8、“观音佛高一尺,面如美男子,丰而且丽,不可多得之品也。”“明建窑文殊佛,德化窑所造。高一尺,叉手趺坐。色泽光润可爱,如象牙然。”(施景琛:《泉山古物编》)

9、“明以后福建德化所造之建窑,为天鹅绒之白色,即著名于世之中国白瓷是也。其窑之特品为白瓷,昔日法人呼之为‘不兰克帝支那,(BlancedeChina)(音译中国之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与其他之东方各瓷,迥然不相同。质滑腻如乳白,宛似象牙。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光色如绢,若软瓷之面泽然。此窑在明代以善造佛像著名。”(波西尔著,戴岳译,蔡元培校:《中国美术》,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0、《辞源》建窑条:建窑,瓷器名,出福建德化县。其色白润,佛像尤佳。亦谓之德化瓷。(《辞源》1915年版,寅集)

11、“德化白瓷与众不同......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马未都:《德化白瓷》)